光有补偿安置决定就够?河北高院判决说不!
2025-06-18

当农民朋友对征地补偿条件不满意,拒绝在协议上签字时,《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赋予了县级政府一个推进项目的“利器”——征地补偿安置决定。这个决定的初衷,是为了在保障重大公共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平衡好被征地农民的切身权益。

然而,实践中,这个“决定”绝非一纸文书那么简单。它必须经得起法律和地方规章的严格审视,做到内容合法、详尽、公平。律师在河北L市代理的一起案件中,就遇到了一个县政府作出的、经不起推敲的补偿安置决定。


案情聚焦:补偿安置“雾里看花”?

樊女士在河北省L市某县某村拥有一处273.46平方米的合法宅基地。早在2014至2016年间,当地县城中村旧城改造办公室就将该区域纳入了改造范围,并出台了相应的《拆迁补偿方案》。

2019年2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村民公示了《征地告知书》,标志着该片区的集体土地征收正式启动。同年6月,项目获得了省政府的征地批复。7月,县政府在村里公告了这份批复,并发布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在后续协商过程中,樊女士未能与征收方达成一致并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直到2023年2月,县政府才向她送达了一份《征地补偿安置决定书》。这份决定书的核心内容如下:

安置方式:回迁安置;

安置面积:可安置建筑面积273.46平方米;

过渡费:36000元;

养老保险:26000元/人。

此外,决定书责令樊女士户在15日内交出土地、腾空房屋并交付拆除,并告知了其复议和诉讼的权利。

拿到这份内容异常简略的决定书,樊女士一头雾水:这上面真能算清楚我应得的补偿安置吗?无奈之下,她委托了律师,决心寻求更公平合理的补偿。


律师剖析:决定书岂能“语焉不详”?

在律师指导下,樊女士向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这份《征地补偿安置决定书》。

然而,一审结果令人意外。廊坊中院作出了(2023)冀10行初69号《行政判决书》,驳回了樊女士的诉讼请求。面对如此明显的法律瑕疵却在一审未能纠正,樊女士没有放弃。在两位律师的持续协助下,她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或发回重审。

二审庭审中,律师重点围绕被诉决定书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违法点展开了有力论述:

1.程序基础缺失:律师指出,依据2022年施行的《河北省征收土地程序规定》第18条,对个别未达成协议的农户,县政府应在征收土地公告张贴后15日内作出补偿安置决定。但本案中,县政府仅在2019年7月公告了省政府的征地批复,却未依法作出内容完备的《征收土地公告》,导致后续补偿安置决定的作出缺乏必要前提。

2.依据本身存疑:同时,县自规局当年公示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也存在内容不完善、公示期不合规等问题。作为决定书的重要依据,该方案本身的合法性存疑,也直接动摇了补偿安置决定的根基。

3.内容严重缺项:最关键的是,《河北省征收土地程序规定》第19条明确要求补偿安置决定必须包含:双方基本情况、征地批文号、争议要点、补偿安置的具体标准、方式、金额、支付期限、决定依据理由以及救济途径等。而本案中的决定书:

未列明补偿安置适用的具体标准;

未说明樊女士家庭户的具体情况;

未明确能否选择2016年旧改方案中的补偿方式(如货币补偿)及回迁房装修标准;

对地下室、车位置换事项只字未提;

未调查并明确二层以上房屋是否存在及如何补偿;

养老保险补偿仅给出“26000元/人”的标准,未计算落实到樊女士户的具体数额...

4.剥夺选择权: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8条,对农村村民住宅的补偿,应尊重村民意愿,提供多种方式(如宅基地重建、安置房、货币补偿)供选择,以保障公平合理和居住改善。本案决定书直接指定“回迁安置”,完全剥夺了樊女士的补偿方式选择权,明显违反法律规定。


胜诉结果:高院一锤定音

2024年1月26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了(2023)冀行终1516号《行政判决书》。省高院经审理认为:涉案《征地补偿安置决定书》内容不明确、不具体,无法据此确定樊女士户应得的完整补偿安置权益,属于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因此,依法撤销了一审判决,并同时撤销了县政府于2023年2月作出的那份《征地补偿安置决定书》。樊女士的合法权益最终得到了司法维护。


律师点睛:专业审查是关键

律师借此案提示广大被征地农民朋友:一份合法有效的征地补偿安置决定,其内容标准应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即必须明确、具体、可执行,绝不能含糊不清、留下操作空间。对其合法性的审查,应覆盖整个征地报批及实施程序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程序或实体上的违法点,都可能成为推翻决定的依据。

因此,如果您收到了类似本案中这样内容简略、疑点重重的补偿安置决定,务必高度重视。法律赋予了您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六个月的起诉期限。强烈建议您在此期限内,尽早咨询专业的征地拆迁律师,通过法律途径对决定书的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从而有力地捍卫自身应得的合法补偿安置权益。